Takashi Okamoto
岡本隆司
岡本隆司
1965年出生於京都市,現任京都府立大學教授。求學時取得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東洋史學博士同等學歷。曾任宮崎大學教育學部講師。專研東洋史、近代亞洲史。
著作有《近代中國與海關》、《屬國與自主之間》、《朝鮮的困境:在日清之間追求獨立自主的歷史》、《近代中國史》、《中國的論理》、《中國的誕生》、《世界史序說》、《近代日本的中國觀》、《東亞的論理》、《中國的形成》等書。
作品
若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除了精通國內的史實外,也需要了解此國與世界的連結,例如在世界各國的關係上有何變化、與各國間互相有何影響,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作者認為,大多數的日本史都只聚焦在“國內”,以單純羅列事件結果的方式呈現,就像在寫履曆書一樣,僅是把生平中幾件重大事蹟紀錄下來而已。然論日本史,絕不可能光說日本就能完述,當然也會有與外國的連結。例如“遣唐使”之中國唐朝、“元寇”之蒙古元朝等。
根據日本東洋史學權威內藤湖南的論述,最古老的日本史書是鎌倉時代初期的《隅管抄》,和南北朝時代的《神皇正統記》,這些史書是以天皇家族及其周邊人物為中心來紀錄的宮廷史、王朝史。再往下的時代還有水戶光圀編纂的《大日本史》。
明治以後,日本以文明開化、富國強兵為口號,決定效仿西洋,轉為民族國家,並為此考察西洋國家,學習到製作“國史”必要性。至此日本迎來“歷史學”的誕生,讓人們能共享過去,藉此凝聚國民的意識。
以西洋來說,世界史其實兼含了外國史與自國史。因為地緣、宗教等關係,許多國家皆有密不可分的淵源,可說是自國史即是西洋史。因為西方列強在國際上的強勢地位,也造就西洋史即世界史的概念。然而日本、甚至東洋,在世界史的脈絡下並未受到重視。於是內藤湖南創立了東洋史學,有別於以西洋史為主的世界史,創造以東洋為中心的史學,重新檢視日本自身位置,結合東西方,構築更完整的“世界史”。
日本受到中國巨大的影響,了解中國與東亞的世界,也能夠更加理解日本史的流變。本書分為以下八個章節,以時代劃分,講述各個階段日本的歷史流變:
第一章 由複製中國開始的日本史 古代~平安時代
第二章 脫離亞洲系統的日本 平安時代~鎌倉時代
第三章 全體改朝換代的日本 室町時代~戰國時代
第四章 國家的成立 江戶開府~元祿·享保時代
第五章 逐漸凝聚的日本 享保時代~開國前夜
第六章 開國與日中對立的開端 幕末~明治維新
第七章 圍繞朝鮮半島的外交與戰爭 明治時代
第八章 邁向主體的破滅 大正時代~昭和時代初期
結語 對現代之展望
作者希望能跳脫着重在日本國內的觀念,以外國、世界的角度來看日本,探討雙方構築著何種關係,以及互相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國際化的規模及視點探討東洋史、中國史,藉此回顧日本史的內容,達到更全面的考察。

《史記》《漢書》《三國志》《後漢書》……《元史》《明史》。
在中國,後朝為前朝修史是國家主導的重要文化工程,這些官修史書被統稱為“正史”,最終形成“二十四史”體系。
作為中國歷史研究的覈心文獻,它們構建了華夏文明三千年連貫的歷史敘事框架。
本書系統梳理正史從起源到現代的發展脈絡,重點分析:
各部史書的編纂特點與史學價值
中日史書體例的差异性特徵
民國與新中國在《清史》編纂理念上的政治分歧
目錄
導論:歷史與史學
第一章前四史
1《史記》
2《漢書》
3從《三國志》到《後漢書》
第二章唐代史學轉型
1南北朝分治
2隋唐嬗變
3從《隋書》《晋書》到《南史》《北史》
第三章正史範式變革
1唐宋變革期
2《舊唐書》與《新唐書》
3正史體系的突破
第四章“二十四史”定型
1正統論與朱子學影響
2三史與蒙古政權
3《元史》
4《明史》
第五章正史體系的現代境遇
1體系確立
2範圍擴展
3範式轉換
4當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