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Mio Nukaga
額賀澪

畢業於日本大學藝術學院文藝科。2015年,以『屋上のウインドノーツ(暫譯:屋頂的風聲)』獲得松本清張獎,以及『ヒトリコ(暫譯:獨自一人)』獲得小學館文庫小說獎後正式出道。其他有『タスキメシ(暫譯:長跑健將的料理世界)』、『さよならクリームソーダ(暫譯:再見冰淇淋蘇打)』、『ウズタマ(暫譯:鵪鶉蛋)』、『完パケ!(暫譯:編輯完成!)』、『拝啓、本が売れません(暫譯:拜啟,書賣不出去)』、『風に恋う(暫譯:戀風)』、『沖晴くんの涙を殺して(暫譯:抹殺沖晴君的眼淚)』、『世界の美しさを思い知れ(暫譯:嚐嚐這世界的美好吧)』等多部作品。

作品

那一天,菅原晋也從我們面前消失了。   故事舞台在東北沿岸某所高中。那裡發生的些許謎團中總有菅原晉也的身影。   校舍被破壞的前夜出現的藍色鬼火; 在泳池邊吃午餐時,把上前搭話的同班同學推入水中的女學生的真正用意; 花瓶中沒有明確主題的插花畫作。 以及,自從高中畢業後、在進入大學前的2011年的「那一天」起,菅原就從我們眼前消失了──。    菅原是一位飄忽內斂、高中生活看似平凡卻瀰漫不可捉摸感的青年, 他總是被「越重要的事物越無法珍惜」這種惡習所困擾,這種自我矛盾成為他性格的核心。   而故事的基底,便是2011年的那一天——東日本大地震。 地震之後,菅原晉也突然消失,從此只存在於眾人的記憶中。 藉由眾人口中傳遞出的細碎回憶,菅原也不再是一個人,而是集體記憶中的存在, 他的缺席不只代表個人失蹤,更象徵著震災所奪去的無數個理所當然的日常。   小說透過一連串微型謎團所帶來的人物回憶與片段,讓讀者逐步拼湊出他在高中三年的生活軌跡, 這些散落的懸念像碎片一般,拼湊出他與同伴們情感交織的輪廓。 而故事角色眼中永遠的缺席者,則留下一群仍活在記憶中的人們,以及對「那一天」無聲卻沉重的挽歌。   整部作品如同一場追憶之旅,在青春的溫柔與平靜裡,探尋失去與存在的交匯。 書中每個謎題(藍色鬼火、泳池事件、花瓶畫)既是情節張力,也如青春中難以解釋的小插曲,令人驚訝卻真切。 這些生活的細節,讓人感受到青春的曖昧與不確定。   作者以日常敘事編織出菅原晉也的三年高中生活,呈現一位不擅珍惜卻內心渴望的少年的真實面貌。 這種矛盾心理令人心疼卻又真實,亦告訴讀者一個道理:去了解一個人,永遠不會太遲。   它既是青春小說,也是災後文學的一環,不僅闡述記憶如何塑造人們心底的人, 更提醒了我們在日常中,某些青春與存在一旦消逝就不會再回來。 而這種無法回歸的失落,正是人生一大課題。 透過這本書,讀者將漸漸釋懷、明白青春的脆弱與生命的可貴,並學著如何攜帶失落繼續生存。  
真柴忠臣是一名35歲單身男子,任職於花森香皂公司的總務部門。因為喜歡打開洗衣粉盒子時飄出的香味,在早晨洗衣服是忠臣的日常。今早,忠臣洗好衣服,跟房東、鄰居閒聊了兩句後準備上班時,卻突然從電視新聞得知花森香皂公司被外商公司BLUEA收購的消息。   因為提前被爆料,BLEUA紐約總部派來的新社長來到公司了解情況,身邊還跟著一位秘書兼翻譯,沒想到那位秘書竟是忠臣的新鄰居林柏宇。隨著被BLEUA收購,成為子公司,花森香皂也改名成「BLUEA花森」,薪資計算、公司制度等也都跟著改變。除了從紐約總部來的新社長與林柏宇,還有從BLUEA日本分部派來的社員們也加入到各個部門。此外,公司成立了事務局,以輔助兩家公司真正的統合成新公司,而忠臣、林柏宇皆為事務局的成員。   然而原花森的社員們對於要跟BLUEA來的社員一起工作感到反感,兩家公司人員互看不順眼。花森香皂為日本傳統年功序列制的公司,掌握權力的老社員難以接受新公司的風格與制度,但對於年輕的社員來說,卻是一個改造傳統職場的好機會。最初,老社員不斷反彈,不願好好配合新公司統合,導致業務難以進行。在新社長發佈可能進行人員縮減等消息刺激社員後,營業部門的兩公司年輕社員率先合作,再加上忠臣、林柏宇在兩公司社員中不斷來回周旋、協調下,公司內部漸漸開始改變。   看似新公司正在逐漸轉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沒想到在新品內部發表會上,新社長竟又發布裁員消息...。   [感想] 故事寫實地描繪出東西雙方職場環境、人才培育等觀念的差異性、新舊人員(新人、老員工)的摩擦衝突等各種我們都會面臨到的職場問題,讓正在職場工作的讀者讀起來特別有感覺。同時面臨大環境的劇烈改變,公司被收購、合併的消息也是時有所聞,例如這陣子企鵝蘭登書屋併購賽門舒斯特的案子便在出版業界引起軒然大波。 但不論職場環境如何變化,我想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只有對工作的那份初衷與熱情吧,就像故事主角忠臣那般。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