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ace of Deception: Museum Men and the Rise of Scientific Racism

種族主義者的博物館

類別 : 人文史地
ISBN:978-1324065678
頁數 : 288
出版 : W. W. Norton & Company, 2025 年 11 月 4 日
版本 : 精裝版
版權窗口 : 繁體博達代理Karen / 简体博達代理Karen

內容介紹

展覽櫃裡陳列的不只是標本,還有人為建構的世界觀。

 

二十世紀初的紐約,是工業、金融與文化力量匯聚的國際舞台。在這個時空背景下,美國自然史博物館(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不僅是一座收藏與展示自然奇觀的殿堂,更是一個以科學名義塑造世界觀的權力中心。作者帶我們回到 1908 1933 年間,揭開了當時博物館光鮮外表下,充滿偏見與意識形態的一隅。

 

1920年代的美國,一年可湧入近一百萬的移民。紐約高社經地位的既得利益者憂心白人即將滅絕,而各自透過其影響力宣揚優生學與種族階級論。其中一人即當時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館長亨利·費爾費爾德·奧斯本(Henry Fairfield Osborn)。那是個自然史黃金時代,博物館每年派出數名古生物學家、鳥類學家、動物標本剝製師前往世界各地冒險,獵殺動物、挖掘化石,將其帶回美國做成展示品。奧斯本利用這些探險成果,將生物多樣性編排成符合其種族階級論的展覽邏輯,以科學、藝術與教育多重外衣包裝,制度性地灌輸大眾。例如展覽空間的陳設透過物種排列與地理分佈,暗示進化層級與文明優劣,更強化白人探險家作為知識與文明傳遞者的中心地位。

 

書中另介紹兩位人物,亦是奧斯本種族理論的完美模特兒: 蒙古戈壁沙漠尋找化石的傳奇探險家安得思(Roy Chapman Andrews)和將動物標本藝術推至巔峰的現代標本剝製術之父卡爾·埃克利(Carl Akeley)。埃克利是美國自然史博物館非洲哺乳動物館的創建者,他對藝術的追求以及安得思對成名的渴望,與奧斯本的野心不謀而合,成為這段歷史的共犯。作者作為美國國家自然史博物館現任哺乳動物館副館長,不僅熟悉館藏資料、經手過安得思與埃克利的戰利品,也曾親自踏足他們當年探險之地,為書中場景增添了臨場感。讀者既能感受到移地冒險的壯闊,又會被其中道德複雜性所觸動。

 

近年來,全球多家博物館開始重新審視館藏來源與展覽敘事,質疑它們是否延續了殖民與種族偏見。這本書提供了歷史事實,讓我們理解這些對話為何必要。因當時博物館作為大眾對萬物理論接觸的第一線,書中對奧斯本操縱科學話語的分析,對當前反思「誰控制科學敘事」具有啟發性。我們在消費文化與知識時,往往忽略背後的權力結構,無論是展覽、媒體報導,還是旅遊行程,都可能是被人為編排的敘事。這本書並不是單純的探險史,而是更深層地對權力與知識生產方式挖掘。讓讀者了解即便是自稱「中立客觀」的科學殿堂,也可能成為意識形態的溫床。

作者介紹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哺乳動物典藏經理。他曾帶領多次環球野外考察行動。現與家人居住在馬里蘭州。

種族主義者的博物館

Palace of Deception: Museum Men and the Rise of Scientific Racism

種族主義者的博物館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