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Aladin El-Mafaalani
阿拉丁‧艾爾-馬法拉尼

1978年生,在德國波鴻修習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和人體工程學,在明斯特應用技術大學任教,講授政治學和政治社會學。他曾獲多項獎項,主要研究領域在移民與融合、社會不平等與歧視,政治與宗教激進化和都市研究,著作多專注於弱勢群體青少年、歧視、社會階層的探討。自2018年以來,擔任杜塞爾多夫兒童、家庭、難民和融合部綜合部門的負責人,時常現身重大活動,公開談論社會和政治問題。現任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社會學教授。

作品

時代週報 (Die Zeit)選為2020年3月最佳非小說類第8名! 《明鏡》暢銷榜排名亮眼!最高排名21名!   「教育」這個詞在德文有至少兩種對應概念的翻譯,一個是直譯「教育」(Erziehung); 一個是「建造、養成」(Bildung),前者講的是體制,後者講的是過程,前者旨在團體,後者旨在個人。本書主講後者,教育作為建造養成每個個體的概念,並圍繞所謂「平等」(機會平等、受教育平等、脫離貧窮的機會等等)作為社會正義的出發點。   作者 艾爾-馬法拉尼(Aladin El-Mafaalani) 研究領域在移民與融合、社會不平等與歧視,政治與宗教激進化和都市研究,並專注於德國弱勢群體青少年、歧視、社會階層的探討。「當我們談到教育,其實我們所談論的只是一個神話。因為教育從未被定義清楚,每當我們面對社會事件不知所措的時候,總是會想起它。從所有的推測看來,教育可以解決社會上的所有問題:貧富差距、城市衰退、過分的宗教政治激進、種族歧視,甚至連全球暖化都有機會被阻止。但是從來沒有人回答過,教育是否有比參與它的社會,更加地公平、人性與永續。然而教育絕不局限於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因為它既是解答卻也是問題本身。」   本書從層面六個層面分析德國整個教育系統的架構、動力、慣性及相互問題以及互相矛盾的現象,如一份對於德國教育的綜合診斷書。 教育黑箱:教育作為交易的物件和幣值(人文資本主義);個人人格養成;教育作為階習性及特徵;教育作為社會問題萬靈丹。 機會平等的迷思:機會平等不等於創造平等機會;起因於出身和性別的教育不平等;受教平等就是教育平等嗎?弱勢教育注定社會弱勢? 擴張教育的矛盾:隨著教育機會增加的教育不平等;愈來愈重要卻愈來愈沒有價值的文憑;愈多的受教機會不等於改善社會階層。 出身貧困與就學:青少年運動與次文化;改變從踏上教育階梯開始;移民家庭就(不)一樣嗎? 現代教育機構:教育系統的邏輯與限制;教師也要靠養成;老師-- 訓練者?決斷者?;授課內容-被忽略的核心價值。 教育的未來:教育的未來與社會發展;隨著社會變化調整教育目標;師資的核心事業--授課。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