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vid Landry
大衛・蘭德里
大衛・蘭德里
作者大衛・蘭德里(David Landry)是昆山杜克大學(Duke Kunshan University)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同時也是Substack通訊《The Hundred》的共同主持人。他專長於研究中國政府財政與全球自然資源投資,曾獲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重大研究資助,並為世界銀行(World Bank)、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北約(NATO)等國際組織提供諮詢。
大衛・蘭德里曾在孟加拉、喀麥隆、中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厄瓜多、馬達加斯加、北馬其頓、南非、塔吉克斯坦與越南工作或從事研究。他在田野調查中曾採訪過行動者、投資人、外交官、政府閣員與腐敗掮客。他的文章散見於《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與《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並在《資源政策》(Resources Policy)、《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全球政策》(Global Policy)、《全球研究季刊》(Global Studies Quarterly)與《牛津發展研究》(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等學術期刊發表研究成果。他的研究也曾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與《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專題報導。
作品

★目前有寫作大綱可以索取
★Mariner Books取得了北美版權,英文版預計於2026年出版,英國則是由PRH旗下的Michael Joseph出版。
適合喜歡《晶片戰爭》(Chip War)、《鹽的世界史》(Salt: A World History)和《槍炮、病菌與鋼鐵》(Guns, Germs, and Steel)讀者的全新著作,《礦物戰爭》(Mineral Kingdoms)深入探究了礦業的起源,以及當今全球關鍵礦物競賽——一場攸關西方地緣政治未來的爭奪戰。
地球孕育出的龐大礦脈與天然資源,塑造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歷史,不僅推動了繁榮與進步,也引發了帝國與國家的興衰、戰爭、征服與權力轉移。而這一切,也將決定我們的未來。
礦業的歷史層層堆疊,隱藏在我們每一步之下:從青銅與鐵器時代初次開採金屬,到從里奧廷托礦場(Rio Tinto)提煉出的白銀資助了羅馬征服地中海,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國爭奪純淨鈾礦的角逐,帝國與國家早已明白,取得珍貴地質資源與礦物對於地緣政治主導權至關重要。
如今,我們已進入新的「礦物革命」:鋰、鈷與石墨被用於電池製造;矽與錫是電子產品的關鍵元素;稀土元素支撐著電動車與風力發電機的發展——而在當前全球關鍵資源爭奪戰中,一個明顯的贏家已經浮現:中國。透過在全球各地對礦業的戰略性投資,中國成功站上了關鍵自然資源市場的中心,推動了其經濟擴張與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迅速增長。
《礦物戰爭》結合歷史與時事,由David Landry耗時十年深入現場調查而成。他走訪安第斯山脈、阿塔卡馬沙漠、剛果民主共和國等地的礦場,也曾潛入中國進行秘密採訪,接觸到外交官、礦工與政府官員,其獲取的情報範圍,無其他西方記者能及。他揭示了中國礦業布局的現況與背後的國家戰略動機。
中國在關鍵礦物領域的主導地位,是否即將重塑全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