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sushi MIZUKAMI
水上篤
水上篤
水上篤
1978年出生於山梨縣。在大學時期,他的愛好是國外旅行。他曾在紐約的外資企業C+A - Coelacanth and Associates以及Rafael Viñoly Architects工作,
並於同年在美國創業。經歷了紐約生活後,他現在是農業生產公司株式會社ホトト的首席執行官。
他還擔任農業生產公司株式會社白州郷牧場的董事,並擔任保健農園酒店的運營顧問。他的著作包括《週農本》等。
他曾接受日本電視、NHK、朝日電視台、YBS電視臺等媒體的采訪,也在廣播和雜誌上發表過文章。
作品
農業FIRE–透過農業實現財務、時間、人際關係自由。
本書是一本結合農業自給自足與FIRE(財務獨立、提前退休)理念的生活方式。
本書不僅分享了作者如何透過日幣300萬元的資金實現「農業FIRE」,更深入探討了現代社會的金錢觀、農業的可持續性,以及如何打造真正的自由人生。
重新定義「FIRE」:從金融獨立到農業獨立
FIRE理念的核心是透過資產運作實現經濟獨立,進而自由選擇是否工作。
然而,作者認為,僅靠金融資產並不能真正擺脫社會壓力,也無法完全應對生活的不確定性。
因此,他提出「農業FIRE」,即以農業為基礎,通過生產自己的衣、食、住和能源,降低對市場經濟的依賴,實現真正的獨立生活。
作者本身並未完全退休,他仍然從事農業和大學講師的工作,但每日平均僅工作3小時。
對於他而言,工作是一種人生價值的體現,而非生存的必需。即使完全辭去工作,他的生活質量也不會受到影響。
真正的「農業FIRE」不僅是財務上的自由,更是生活方式的選擇。
金錢並非幸福的唯一來源
在本書的第一部分,作者分享了自己過去的經歷。他曾是一名建築師,在紐約頂級建築事務所工作,收入頗豐。
然而,他的生活卻充滿壓力,時間被工作完全占據,甚至沒有機會享受高薪帶來的物質回報。
直到他偶然接觸到「靜修中心(Retreat)」概念,並深刻反思自身價值觀,才意識到金錢並不能換來真正的幸福。
他提到,在全球範圍內,包括俄羅斯的「達恰(Dacha)」制度,都表明農業自給自足是一種值得推廣的生活方式。
日本如今也有大量空置房屋和廢棄農地,完全可以加以利用,使更多人實現自給自足,擺脫金錢的束縛。
農業是生存的終極風險對沖方式
「農業FIRE」的核心是農業,但這並不意味著傳統意義上的辛苦勞作,而是結合現代科技,提高效率,實現低成本、低勞動強度的自給自足生活。
作者強調,如今的農業成本遠低於許多人的想象,同時農業技術的進步也使得生產更加高效。
書中分析了日本社會面臨的問題,包括購買力下降、農村資源閒置、勞動力短缺等。
在這種背景下,「農業FIRE」不僅是一種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更是對未來社會變化的前瞻性應對方式。
如何邁出「農業FIRE」的第一步
作者在書中詳細指導如何實踐「農業FIRE」,他建議不要貿然直接搬到鄉下,而是先進行試驗性嘗試,比如租用農地、學習基礎農業技能、體驗農村生活等。
他還強調,農業收入的可持續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多樣化經營,比如結合民宿、DIY產品銷售、農業體驗課程等。
此外,他提到,如今日本政府也在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提供各類補助和資源,鼓勵年輕人返鄉創業。
因此,只要有合理的規劃,即使資金有限,也可以成功邁入「農業FIRE」的生活。
真正的自由:擺脫職場束縛,享受富足人生
「農業FIRE」不僅僅是財務上的獨立,更是生活方式的獨立。
在這種模式下,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更加自由,可以選擇志同道合的夥伴,而無需忍受職場複雜的人際關係。
同時,透過自給自足的生活,極大減少了對市場經濟的依賴,從而擁有更大的生活自主權。
作者的實踐證明,「農業FIRE」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一個可以透過規劃和行動逐步實現的現實目標。
本書為那些渴望擺脫職場束縛、追求真正富足生活的人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鼓勵讀者勇敢邁出第一步,創造屬於自己的自由人生。
【內容節錄】
突然搬到農村地方是有風險的
因為到處都有空置的房屋,農產品價格不斷下降,但安全方面令人擔憂,另一方面,由於日本的購買力下降,可能會出現進口產品價格過高的情況。
這也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自給自足的原因,我剛剛提到了一些較為悲觀的話題。
然而,根據不同的看法,所有這些都可能是機會。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不花太多成本獲得安全感,不太擔心社會的變化,這是可能的。
如果你能這樣看待,可能會有人開始考慮自己也可以實現「農業FIRE」(早退並從事農業生活)。因此,接下來我想談一些具體的農業FIRE的知識。
首先,我很抱歉可能打消了一些積極性,但不管做什麽,謹慎起見都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你現在有300萬日元的儲蓄,那麽你完全可以用它來購買空置的房屋,準備機械設備,然後搬到那所空置的房屋開始農業生活。我將在後
面解釋如何分配這300萬日元。
然而,突然決定搬到某個地方是非常危險的,不得不說這一點。因為你不知道那個地方是否真的適合你。
如果認為「每個地方都差不多」是錯誤的。從經驗中選擇合適的地方非常重要。
首先,試著踏入農村地方。
我曾經住在紐約和菲律賓的內格羅斯。在那兩個地方,我搬過幾次家,尋找適合自己的地方。
你不能立刻確定一個地方是否適合你。首先,工作日繼續住在你現在的地方,周末試著去鄉村地方待上兩天。一年以上的時間裏,
偶爾租個公寓,同時收集訊息。與此同時,建立人際關係,也很重要。如果有條件,不妨考慮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多個地方。
農村人喜歡新事物,也喜歡新認識的人。這是因為他們很少有新的事物和人進入他們的生活。
剛開始可能會覺得他們有些排外,但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很多人不能輕易地搬家,所以他們盡量要排除那些他們不了解的人。
但最終,就像銷售一樣,透過多次接觸關係會發生變化。如果妳帶一些糖果去拜訪他們,他們會逐漸接受你。
雖然不是在取笑他們,但作為全國普遍現象,農村人喜歡甜食和免費東西(如果妳研究夏特蕾茲的市場,你會發現
甜食在農村比城市更暢銷)。透過這樣的方式,你會遇到一些願意教你各種事情的人,也有機會得到各種東西。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了解他們的價值觀或者他們認為什麽重要。比如,城市裏的人看到富士山會感到高興,但山梨的居民可能不會那麽看重。
這就像很多「理所當然的事情」一樣,如果富士山不在了,山梨和靜岡的人可能會最關心,但平時城市的人對富士山的重要性感受不深。
古老的民居也是一樣的,農村的人只是覺得那是老房子,不太明白城市的人為什麽會喜歡。
他們願意以較低的價格把這些房子賣給城市的人,因為「我們不用它,如果你買了我們會很高興」。
另一方面,正如我剛才提到的,農村的人喜歡甜食、免費東西和新事物。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對方的價值觀。
總結起來,有兩點關鍵。一是親自前往你想住的地方,提前了解價值觀的差異,如果真的合不來,就去找其他地方。
另一點是,在確定基地之前與當地居民建立友好關係。這對於準備農業FIRE至關重要。不要急於行動,耐心
細緻地處理事情是農業FIRE成功的秘訣。
可以從300萬日元開始農村FIRE之路
一般來說,FIRE通常需要7500萬日元到1億日元的資產,但農村FIRE可以從300萬日元開始。為此,要牢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盡量降低支出。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要過貧困的生活。強調的是透過降低開支來過上富裕的生活,這是農村FIRE的主要理念。
從降低支出的角度來看,首先要考慮每月的固定支出,盡量排除例如訂閱服務等不必要的開支。特別是租金是重要的支出項目。
在市中心租房,即使是便宜的地方,每月租金也要大約10,000日元左右,一般在20,000日元到30,000日元左右。
但在農村,你可以找到價格在100,000日元到200,000日元左右的古老房屋。這意味著你可以在數個月到半年的租金內購買一棟房子。
此外,盡量採用自己動手的方式,例如自己處理管道等工作。這是因為即使在市中心,由於勞動力減少,修理工人也在減少,勞動市場出現問題,
導致農村地區很難找到能夠幫助你的專業人士。
目前的世界充滿了傳染病、戰爭、刺殺等危險因素。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如東海大地震、南海深海地震和富士山噴發也可能隨時發生。
為了應對這些情況,在城市中擁有可以逃離的地方是明智的選擇。雖然我提到了DIY,但由於一個人難以應對,與朋友一起合作製作會更好。
即使是業餘團隊,透過結合各自的專業領域,也能應對各種問題。
選擇地點時,距離市中心區(都心)120分鐘車程的範圍是一個關鍵考慮因素。
關於地點的選擇,重要的是距離市中心區足夠近,以便朋友和客戶能夠輕鬆前來。
如果距離太遠,你將難以集結到願意幫忙的朋友和合作夥伴,而且你的體驗型業務(比如,我個人的例子中是無限供應哈密瓜)也難以吸引到客戶。
作為一個參考標準,最好的情況是距離市中心區可以在120分鐘內通過汽車或公共交通工具抵達。這樣的距離是理想的。
不僅對於業務,對於醫療保健來說,這個距離也是可接受的。儘管在未來,你可以考慮在更遠的地方設立基地,但最初最好選擇距離市中心較近的地方。
把這個地點作為第一階段,然後在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逐漸擴展到更遠的地方也是可以的。
相反,如果距離市中心只有45分鐘,那麽你可能會吸引更多的人,但需要更多的資金。最初,90分鐘到120分鐘的距離是合適的。
在市中心附近建立基地也是逐步擴展的一部分。即使最初失敗,這個距離範圍內的房產也更容易賣出,這也是一個優勢。
不要期望立即取得成功。重要的是要在前進的過程中葡匐前進,以防止失敗,或者即使失敗,也能迅速恢復。
如果能避免失敗,或者能夠快速彌補小的失誤,那麽你最終可能會成功。
與棒球選手一樣,與其追求非常困難的全壘打,不如避免受傷,堅持基本的安打,並將全壘打視為擊球的延伸(就像一些棒球選手,例如 鈴木一朗選手那樣),
這樣的選手往往能夠長時間保持高水準的表現。
以朋友的朋友就能完成的事業為目標
選擇保持在120分鐘的範圍內是因為這是朋友能夠前來的距離,朋友從市中心前來是非常寶貴的。
儘管這取決於朋友的數量,但在我們初期階段追求的小型業務,如果能夠吸引到朋友的朋友這個層次的人購買,那就已經足夠了。
在這個範圍內,不僅能夠賣產品,商務交易也能基本上完成。你可以找到各種職業背景的人,因為你的朋友的朋友圈涵蓋了各種領域的人。
雖然在外包平臺上便宜地獲取專業技術也不錯,但從眾多的申請者中進行選擇也很麻煩,同時將項目交給陌生人也可能會引發一些不安。
與朋友的朋友合作的話,信任度可能相當高。與他們合作也比與完全陌生的人合作更加輕鬆。
在Web 3.0(基於區塊鏈的下一代網路世界)中,「DAO」(分散自治組織)這個概念受到了關注。
在這個概念中,朋友的朋友的經濟圈也可能透過這種思維和相關技術來運作。
以下是關於「農業FIRE」的8個步驟:
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解釋了關於「農業FIRE」的思維方式。
其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具體的方法論,但在本章中,我想更詳細和具體地解釋實現「農業FIRE」的整個過程。
首先,總體流程如下:要實現「農業FIRE」,最好按照以下的8個步驟依次進行。這被視為在經濟上實現自立的第一階段,並在這一階段達到之前的流程:
1.收集地方訊息和預測:首先,你需要了解你打算居住和經營農場的地方,包括土地、氣候、市場需求等訊息。
2.家和辦公地點的修繕和技術準備:確定你將要居住和工作的地方,進行必要的維修和設備準備。
3.投資的開始和預算:確定你的農業和生活的初始資金,並規劃如何投資。
4.業務的開始和規劃:制訂農業經營計劃,包括種植和銷售農產品。
5.訊息技術和通訊的利用和市場拓展:了解如何使用IT和通訊技術來擴大你的市場。
6.人力資源和合作夥伴的招募和管理:招募和管理你的團隊,建立合作關係。
7.收入和支出的核算和管理:跟蹤你的收入和支出,確保財務穩健。
8.朋友和社交圈的擴展:擴展你的社交圈,包括建立友誼和合作關係。
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以進一步擴大業務,這將成為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
但是,沒有明確定義什麽是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結束(因為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不同)。
在我的個人經歷中,我將在第四章中詳細介紹,高收益但難以種植的葡萄成為了我的主要經營項目,這是第二階段,
然後為了加速業務擴張,我開始進行M&A,這是第三階段。
然而,可以明確的是,無論是第二階段還是第三階段,始終需要不斷改進每個階段中的這8個步驟。
因此,即使在達到第一階段之後,這8個步驟的內容仍然會是有用的參考。
【目次】
前言
如果你的目標是無憂無慮、自由無壓力地生活
工作可以是人生的價值所在,但辭職也不會感到困擾
什麽是「農業FIRE」?
擺脫人際關係的壓力,退休後也能無憂無慮
曾經賺得不少,卻完全不幸福
在靜修設施中重新審視自我
在故鄉也能實現自我價值
進入了一個必須靠自己保護自己的時代
農業原本不需要太多成本,而如今也變得更加省力
如果你害怕孤獨
第1章 在紐約學到的「豐富人生」
在紐約學到的金錢觀
富人想要的東西,是錢買不到的
「金錢可以帶來幸福」只是幻覺
俄羅斯免費分配可以自給自足的土地
日本也應該推廣「達恰(Dacha)」制度
在外資企業賺錢真的比從事農業更幸福嗎?
也許控制開支比拼命賺錢更能帶來幸福
資產運作真的能讓人悠然自得嗎?
退休時僅有2000萬日元完全不夠
專坑老年人的龐氏騙局越來越多
農地沒有人會來搶
農業已經變得更加容易盈利
地方蘊藏著無數未被發現的財富
我忙碌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第2章 什麽是「農業FIRE」?
重新認識「FIRE」
以多技能人才「百姓」為目標,因此是「農」FIRE
僅靠金錢無法應對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
你理想的未來是什麽?
空置房和被遺棄的農地在持續增加
需要有戰略性地進行垃圾回收
農村地區的可售資產不易發現
農業的未來會如何發展?
日本的農業規模化也在不斷推進
日本的購買力已經大幅下降
第3章 邁向「農業FIRE」的第壹步
直接搬去鄉下生活有很大風險
先試著部分融入鄉村生活
只需300萬日元即可開始「農業FIRE」之路
瞄準距離市中心120分鐘以內的區域
以「朋友的朋友」為基礎建立小型商業模式
盡可能自給自足能源供應
依賴中央集權式的基礎設施已經變得危險
可再生能源真的不穩定嗎?
透過「農業×物聯網」實現自動化管理
採用「區域壟斷戰略」進行農業經營
第4章 「農業FIRE」成功的8個步驟
步驟1:每周前往鄉下,收集訊息
步驟2:一邊修繕房屋和工作場所,一邊掌握技術
在鄉村很難找到便宜的維修工人
DIY的工具和相關訊息隨處可得
蓋一棟房子其實並不難
步驟3:開始投資
推薦的4種投資方式
低風險高回報的自我投資
透過持續努力快速成長的商業投資
長期穩定獲取被動收入的訂閱式房產投資
避免股票投資中的重大虧損
步驟4:開展事業
最初可以選擇加工產品
銷售渠道應結合網路和線下直銷
充分利用二次流通市場
具有質感和重量感的產品更受歡迎
透過商品傳遞理念,強化社群關系
讓產品銷售成為一種年度習慣
與其靠口味差異化,不如透過命名和品牌故事來吸引人
能否吸引Z世代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