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David Sax
大衛‧賽克斯

大衛‧賽克斯 David Sax
   
  記者兼作家,特別專精商業與文化類型主題,文章持續在《彭博商業周刊》、《紐約客》以及其他報刊出版品。他的處女作《拯救小餐坊》奪下詹姆士‧畢爾德獎的最佳寫作獎,《味蕾職人的杯子蛋糕經濟學》則探索了美味、時尚與行銷的互動公式。

  他的最新著作《類比的反撲:實體事物為何強勢回歸》檢視了原本被認為漸漸沒落消失的「類比」事物,竟然在現今我們以為數位科技將主掌一切的世界中,再次竄升出來。


目前他和家人一起居住在多倫多。

作品

◆紐約時報年度選書、加拿大國家郵報、環球郵報年度選書、安德魯‧卡內基傑出非小說獎候選;被評落伍的電子世代讀者也稱讚:美國Amazon 4.6顆星、goodreads 4顆星 ◆連Amazon也要開實體書店,事實證明實體物件對人們的必要性。深刻探討人類需要實體事物的心理,並點出在商業潮流上的反映,佐以精準的報導筆法,本書是重新認識類比旋風的最佳入門。    當世界漸漸走向數位烏托邦的半路上,有件有趣的事發生了:就算一堆科技大頭們紛紛說未來人們不再需要實物,人們卻又回頭愛上摸得到實體的東西。從攝影底片到實體零售,這些以往不少人覺得過氣了的商機又逐漸復甦;筆記本、唱片和文具也再度讓人覺得酷炫喜愛。   這,就是類比的反撲。   從大公司到小店鋪,大衛‧賽克斯發現有太多商家發掘了「新」商機,它們不賣app或者類似的數位輔具,而是手碰得到的東西。當電子書正在改變閱讀習慣,獨立書店卻也在全國開枝散葉。據說音樂已經移民到了雲端,但黑膠唱片卻在過去十年間銷售成長超過十倍!就連科技巨人Google和Facebook的員工也越來越仰賴紙筆發展出他們的聰明點子。   這本書顯示出躲藏在人們購買、互動,和思考背後的潛在事實:我們需要實體事物。融合心理學、聰穎觀察、詳實的報導和精準的趨勢分析於一身,賽克斯用本書點出了純然的數位世界終究吸引力有限,而外在於它的真實世界則活力無限。
深受喜愛的《老派科技的逆襲:黑膠、底片、筆記本如何面對數位狂潮還能屹立不搖》(The Revenge of Analog: Real Things and Why They Matter)一書作者David Sax為人類的未來提出了一個願景——不是目前虛假數位烏托邦。   多年來,消費者被承諾擁有簡單、無憂無慮的數字生活。我們可以在舒適的家中生活、工作、學習和玩耍,輕彈手指就能將我們想要的任何東西送到家門口。即時通訊將我們聚集在一起。技術便利將使我們有更多時間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當新冠病毒來襲,那個數字生活一夜之間成了現在式,但是沒人喜歡。事實證明,我們低估離開家在外面體驗生活的重要性,即時通訊似乎傳播更多的憤怒而不是快樂,便利的數字生活奪走了我們的時間而不是給予我們更多生活的體驗。   但正如大衛‧賽克斯在《類比未來: 如何在數位時代打造更人性化的世界》一書中,人們也因為新冠病毒瞭解未來並不一定得樣樣數位化。擁抱人類真實生活的體驗並不意味著抵制新科技。在書中討論工作、學校、休閒等不同主題的章節中,大衛‧賽克斯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當平常課業不好的學生因為數位學習失去了在教室與同學老師的互動,他們是否更傾向自暴自棄? 軟體幫助辦公室的人更有生產力,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居家工作,員工之間連結社交的需求該如何彌補? 沒有社群的宗教信仰還有辦法吸引人們嗎?   對許多人來說,新冠病毒隔離經驗中最好的部分往往不是坐在電腦、滑手機,而是和家人一起烤麵包、玩桌遊或是去郊外爬山、用雙手擁抱我們的家人孩子、在大自然大口大口呼吸新鮮的空氣。《類比未來: 如何在數位時代打造更人性化的世界》這本書建議我們,如果想要一個健康的未來,我們需要的不是便利而是社群,不是數位技術而是人性。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