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ira Welsh
茉伊菈·威爾士
茉伊菈·威爾士
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的調查記者。她共同撰寫的調查報導曾獲得三次National Newspaper Awards以及Michener Award for Public Service Journalism。此外,她還曾入圍Justicia Award for Legal Reporting和Canadian Hillman Prize。茉伊菈最初擔任即時新聞記者,隨後加入調查團隊,主要撰寫關於社會正義、環境、長者之家居住環境與生活等相關報導。目前和家人居住在多倫多。
作品

在北美,年邁父母把房子賣掉住進養老院,彷彿是社會的期待,不成為兒孫輩負擔的方法,也是所有老年人的宿命。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作者的父母親從來不覺得自己需要別人幫忙,直到他們不小心跌倒,從此身體健康急轉直下,必須靠拐杖行動。看著爸媽的生活日漸需要有人在旁協助,作者結合自己的專業,開始了解、調查、分析加拿大的養老院環境,並走訪其他國家的養老院或老人住宅,參考其成功的案例,為讀者提供更有陪伴、更活絡、更有尊嚴的老年居住空間選擇。
全書大多篇幅著重介紹各式專收阿茲海默患者與老年癡呆症患者的機構,其建築、規劃、立意與成效。例如,Park Springs校園式管理的空間,提供多元豐富的課程;荷蘭Hogeweyk「失智村」;Sherbrooke Community Centre照顧之家讓孩童與年長者分享同一個空間,透過照顧孩子,降低老人家的孤獨感與無助感。荷蘭Humanities Deventer讓大學生免費入住,換取學生每月至少30小時的時間與同住的老人家聊天,提供社交機會,同時也可以獲取年長者寶貴的人生經驗。
在人口結構逐漸老齡化的今日,銀髮族群的生活品質與安養機構的完善變的日益重要,作者提供個人經驗與分享世界各地成功的楷模,讓決策者以及為父母、為自己打算的青壯年世代知道,傳統養老院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目前圖書市場上,關於「女性」的書籍從未匱乏,但多數聚焦於青春、愛情、母職、家庭、職場奮鬥。極少有人願意去傾聽書寫年長女性的人生問題。今天介紹的這本書正是這樣一部突破性的作品。不僅是一本財務規劃實用指南,更是一本關於韌性、慾望與尊嚴的生命縮影。
作者訪問了來自不同背景的女性,她們的故事橫跨貧窮與富裕、孤獨與熱鬧、安全與危險。書中曝光的現實遠比「退休生活」四字更為複雜,作者不迴避90歲女性談論性愛的片段,提醒我們,慾望與親密的需求不會隨年齡而消失。有些女性因經濟壓力被迫生活在車裡,如何保持清潔與安全,成為她們日常生存的挑戰。隨著伴侶離世、家庭角色轉變,孤獨常是老年生活中最沉重的課題,而女性友誼則成為支撐的基石。這些議題,過去常被人忽略,避之不談,甚至被視為不雅或邊緣人話題,然而 作者以專業記者的敏銳與同理,將這些現實人物真實問題呈現得真切動人。
除了年長女性的生活故事,本書另一核心是財務的現實。女性的壽命普遍比男性更長,但由於長期存在的性別薪資與退休金差異,許多年長女性在生命後段反而更容易陷入貧困或不穩定狀態。女性在年輕時多肩負家庭責任,導致職涯中斷,退休金積累不足。當伴侶過世或婚姻破裂時,財務安穩極易瓦解。當前的房屋市場變動,對收入有限的年長女性打擊尤為嚴重。
書中引用大公司 CEO、法律學者與女性經濟學家的建議,為不同階段的女性提供理財思路:從職涯選擇、養老金規劃,到如何保持財務獨立與自主。這本書並非僅針對銀髮族而寫。三十歲、四十歲女性若能提早正視財務與老年生活,就更能避免未來財務危機。作者亦透過不同年齡層女性的聲音,構築一個跨世代的對話,三十歲女性分享如何儲蓄、如何在婚姻或伴侶關係中保有財務獨立;中年女性談職場與家庭責任抉擇如何影響未來經濟安全;高齡女性則回顧她們在孤獨、健康、愛情與居住安全中的掙扎與突破。讀者無論身處人生哪一階段,都能從書中找到切身相關的主題。
雖然退休金規畫是本書主要討論的問題,但作者也不斷提醒讀者年長女性的生命並不僅由金錢或伴侶定義。真正支撐她們走下去的是韌性、目標,以及女性間的友誼。受訪者最動人的回顧,往往來自女性之間的互助扶持。無論是分享居住空間以減輕經濟壓力,或是在孤獨時彼此陪伴,這些篇章都彰顯出年長女性的團體力量。
面臨老齡化與女性平均壽命延長的社會,房價高漲、退休金不足與單身高齡化,正逐漸成為社會焦點。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只是給予年長女性慰藉,更是對所有女性的警示,年輕女性需要提早規劃財務,以確保未來生活自主。中年女性能從他人的故事中,學會如何在家庭與職場間更有策略地分配自己的時間與情緒。年長女性則能從書中找到共鳴,並看見自我價值不被年齡限制。本書既是新聞訪談,更是一部充滿人性的社會紀錄,讓讀者看見女性在漫長人生中所展現的驚人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