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Koyo Ozaki
尾崎紅葉

日本明治時代的作家。本名德太郎,號有緣山、半可通人、十千萬堂等。出於東京,肄業于東京大學文科。1885年與山田美妙、石橋思案等發起“硯友社”。1889年作《二人比丘尼色懺悔》一書,開始在文壇嶄露鋒芒。隨後讀西鶴的浮出草子,著有《二人女房》《三人妻》《伽羅枕》等作品,文章華麗,情節變化,雖被大眾所喜愛,但其對現實社會的觀察與分析,不及西鶴敏銳深刻。1897年著手創作小說《金色夜叉》,然未完成即去世。
 

作品

日本經典文學著作《金色夜叉》是日本銷量第一的小說,比肩《霍亂時期的愛情》,同樣是享譽西方的“愛情教科書”。《金色夜叉》中所謂“金色”,意指黃金,意味著小說的主人公擁有大批的金錢,成為對社會進行種種報復的“夜叉”。小說寫主人公間貫一的未婚妻因抵抗不住金錢的誘惑棄他而嫁給了大財主。間貫一受到打擊後隱姓埋名,成了一個冷酷無情,毫無信義的高利貸者,立誓要變成一個金錢一樣的夜叉、魔鬼,向用金錢奪走了他的愛情的社會報復。小說分為上、中、下篇和續篇、再續篇、續篇,前五篇連載於1897—1902年間的《讀賣新聞》上,歷時五年。最後一篇只寫了三章,未及刊載。   該書以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了無數讀者,使之沉醉不已。它不僅在日語教育的文學史編年上佔據一席之地,其書名幾乎家喻戶曉,成為文化記憶中的一抹亮色。然而,原著那繁複深邃的文字構築起的藝術高牆,也讓不少渴望一探究竟的讀者望而卻步,致使這部作品的精彩故事長久以來在大眾間流傳不廣,隱匿于時光的塵埃之下。儘管圍繞其創作的電影改編作品多達三十餘部,但《金色夜叉》卻在戰後歲月中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成了一部“被時光遺忘的瑰寶”。   幸而在漫畫這一跨時代的藝術媒介中,這部作品找到了重生的契機,其故事以一種全新的面貌煥發出勃勃生機,實現了全面的復興。『漫画版 神聖喜劇』的作者のぞゑのぶひさ勇敢地接过了这一接力棒,他不仅致敬了原著作者尾崎红叶,更以非凡的筆力,巧妙地填補了原作中未竟的篇章,賦予了《金色夜叉》以現代視角的“催淚”解讀。   這部漫畫改編作品,以其簡潔明快的敘事節奏和生動鮮明的畫面語言,讓讀者在短短一個多小時的閱讀時光中,便能深刻感受到原作那跨越時代的情感震撼與思想深度,成為當代文學與漫畫跨界融合的又一經典作品。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