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作者查詢
Shin Iyohara
伊与原新

伊与原新(Shin Iyohara)

1972年出生於大阪。自神戶大學理學部畢業後,於東京大學大學院理學系研究科主修地球行星科學,完成博士課程。

2010年,以《お台場アイランドベイビー》(暫譯:台場島嶼寶寶)獲得橫溝正史推理大獎。

2019年,以《月まで三キロ》(月亮前方三公里)獲得新田次郎文學獎、靜岡書店大獎及未來屋小說大獎。

2024年,《宙わたる教室》(暫譯:穿越天空的教室)入選第70屆全國青少年讀書心得比賽課題圖書(高中部),並由NHK改編成電視劇,引起話題。

2025年,以《藍を継ぐ海》(暫譯:承襲湛藍之海)榮獲第172屆直木三十五獎。

作品

奈良岡剛從氣象廳退休,他前往了已故猿橋勝子的墓前。勝子是一位著名的女性科學家,一生未婚,於87歲辭世。 奈良岡在墓前像自言自語般回顧起往事。勝子喜愛紫陽花,也愛雨,並曾將帶有毒性的紫陽花供奉於墓前。 奈良岡叼唸自己的孫子立志考醫學院,同時感慨時代的變遷。   昭和11年(1936年)東京,16歲正處少女時代的勝子,就讀於第六高等女學校。她活潑好動,對雨與紫陽花深深著迷, 對雨的成因感到好奇,由此萌生對科學的興趣。 她與父母及兄長英一住在下町的一棟獨立住宅。雖然運動全能,但她對未來的道路感到迷惘。身邊的朋友有人立志成為教師, 而勝子暗自希望成為醫生,但在女性難以自立的時代,她害怕遭到父母的反對。當兄長的婚事逐漸推進時,勝子對東女子醫專的創辦人吉岡彌生心生仰慕, 閱讀其手記後更加堅定自己的夢想。然而,她在父母的期待與自身理想之間陷入掙扎。   時間轉眼到了二戰期間,勝子放棄了醫學的道路,轉而投向物理學,考入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踏上研究者之路。然而戰爭愈演愈烈,在空襲與糧荒之中, 她一邊守護家人,一邊堅持學業。兄長的婚事與家庭的變化交織其中,她深刻體會到作為女性追求科學的艱難。戰後的混亂期,在盟軍總部(GHQ)的影響下, 她重返研究,專注於原子物理學。   日本進入戰後復興期後,勝子成為了東大首位獲頒化學博士學位的女性,並在國際上獲得肯定。她反對比基尼環礁的核試驗,積極投身反核運動, 創立「猿橋賞」以支持女性科學家。在男性主導的學界中,她雖遭受歧視,仍兼顧研究與社會活動。私人生活中,她始終保持單身,面對孤獨, 但對科學的熱情一直支撐著她。   到了勝子晚年時,她仍忙碌於國際會議與獎項運營,成為女性科學家的典範。她回顧過往的戀情與挫折,對人生做出總結。雖然身體狀況大不如前, 她依然相信科學的未來,並致力接力棒遞交給年輕一代。   視角轉回墓園,奈良岡感嘆勝子所留下來的無形遺產。猿橋勝子從戰前到戰後的人生,象徵著女性自立與科學追求的歷程。雨的意象貫穿始終, 勝子的專注與堅韌令人動容並且超越了嚴峻的時代,持續影響後人。一位堅信科學、為女性開闢道路的女性,其波瀾壯闊的一生,在動人情感中落下帷幕。   本作是一部以日本化學家猿橋勝子為原型,讚頌科學之美與人類韌性的長篇鉅作。
位於東京新宿的都立高中定時制學校。這裡有著各種不同情況的學生在這裡上學。   岳人,一名無法擺脫惡性循環的 21歲男子。 安琪拉則是小時候無法上學。 佳純因起立性協調障礙而無法上學,進入了定時制學校。 長嶺是一位70多歲的男子,國中畢業後就找到在東京的集團就職工作。   懷著再次上學的願望,學生們聚集在一起,以理科老師藤竹為顧問,成立了科學部,並以在學會上發表為目標,開始重現「火星上的隕石坑」的實驗――。   曾寫下『月まで三キロ』、『八月の銀の雪』等膾炙人口的作者,帶來今年最熱血的青春科學小說!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