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IOPHOBIA: A Memoir

恐書症候群:一位愛書人的回憶錄

類別 : 傳記回憶錄
ISBN:N/A
頁數 : 240
出版 : Random House, 2025 年 2 月 4 日
版本 : 精裝版
版權窗口 : 繁體博達代理Kathryn / 简体博達代理Ivan

內容介紹

★甫出版即入選《時代雜誌》、 《洛杉磯時報》、 《柯夢波丹》當月最佳圖書之一

 

熱愛閱讀的你,除了人生必備的荒島書單之外,是否也曾相遇過一些書籍,它們迷人的文字世界卻讓你避之猶恐不及?

 

《BIBLIOPHOBIA》出自散文作家莎拉.千早(Sarah Chihaya)之手,書寫自己與書籍之間的拉扯和親密關係,以及寫作生涯當中曾經踏過的精神崩潰點。她出生自日裔加拿大移民家庭,自幼便透過閱讀尋求慰藉和身分認同,塑造對種族、歸屬感和自我的理解。身為文學人,書籍順理成章地豐富了她的人生與涵養,也開啟她的職業生涯。在與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邂逅中,她特別用「毀人之作」(Life Ruiners)一詞來形容像童妮.摩里森《最藍的眼睛》(THE BLUEST EYE)這樣寫實而沉重,強烈痛擊她內心深處的小說。2019年,千早為了取得終身教職資格而埋頭撰寫專著,最終在極度壓力下經歷了一次精神崩潰,從此患上了恐書症:一種對書籍本身令人麻痺的恐懼。書頁上的文字變得雜亂無章,曾經在閱讀中獲得的心靈慰藉霎時變成了恐懼的源頭,不知道自己能否從絕望中走出一條路,重新拾起閱讀的熱情,改寫那些主宰她的人生劇本。

 

這本回憶錄不僅是千早的自傳,更是一部層次豐富的文學散文,將人生片段與文學評論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非線性的敘事結構,猶如一幅馬賽克拼貼畫。書中的每一章圍繞著一本書展開,以文學分析的角度探討《清秀佳人》(ANNE OF GREEN GABLES)、《迷情書蹤》(POSSESSION)、《時光的彼岸》(A TALE FOR THE TIME BEING)等文本,坦誠揭露她所經歷的創傷、自我認同和期望,從中反思閱讀如何反噬和拯救她的心靈。千早的文辭精準而嚴謹,力求在情感抒發和理性批判之間取得平衡又不落俗套,也不乏黑色幽默(將精神崩潰稱為「個人愛好」,或自我嘲諷:「精神崩潰不適合像我這樣的人」)。書中凝煉飽和的文字意象既展露出她憂鬱沉重的內心世界,一方面也傳遞出她對文學作品的熱愛,任何一位曾被書籍感動過或徹底改變的讀者都將與之共鳴。

 

第1章:恐書症(Bibliophobia)

第2章:加拿大世界(Canadian World)

第3章:切牌、洗牌、切牌(Cut, Shuffle, Cut)

第4章:無形的毛髮(The Non-existent Pelt)

第5章:玻璃隨筆(A Glass Essay)

第6章:不存在的彼岸(A Tale for the Nonbeing)

第7章:不平靜的墳墓(Unquiet Graves)

第8章:最後一章(The Last Chapter)

結  語:蓍龜(Yarrow Stalks)

作者介紹

莎拉.千早(Sarah Chihaya)身兼散文作家、書評與編輯等多種身分,作品曾刊登於《紐約客》、《紐約書評》、《國家》(The Nation)、《紐約》(New York magazine)、《大西洋月刊》與《耶魯評論》等刊物,同時也是文學評論《THE FERRANTE LETTERS: An Experiment in Collective Criticism》一書的合著者。曾於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大學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任教,目前擔任《洛杉磯書評》特約編輯,現居布魯克林。

恐書症候群:一位愛書人的回憶錄

BIBLIOPHOBIA: A Memoir

恐書症候群:一位愛書人的回憶錄

回到最上層回到最上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