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rtleby and Me: Reflections of an Old Scrivener
“書記員巴托比”和我: 小人物裡的紐約映射
內容介紹
來自美國文學傳奇蓋伊.特立斯(Gay Talese)的新作,從無數“無名小卒”(nobody)的故事裡描繪出紐約之所以讓人無限著迷的原因,那也是對他巔峰寫作生涯的回溯。 “
當我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加入《紐約時報》時,我就想寫關於小人物的故事”,特立斯在他關於職業生涯的回憶錄The Voyeur’s Motel一書中曾說過。作為一名受聘於紐約時報的抄寫員,特立斯因報導那些同樣在紐約時報工作的幕後小人物而聲名鵲起,比如電工詹姆斯·托皮(James Torpey),他30多年來一直在操作社內著名的“電械式移動字母新聞標誌”(electromechanical moving-letter news sign),還報導了那些看似“毫無新聞價值的人”,像是看門人、擦鞋工、遛狗工和剪刀工,特立斯說,“作為一名讀者,我總是被那些能把普通人的故事和性格描繪得很出彩的作家所吸引”,他舉例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書記員巴托比》(Bartleby the Scrivener)-----一個社會邊緣人的故事,體現了作者對人性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批判,梅爾維爾成功塑造了文學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社會邊緣人物的角色,這位年輕的書記員巴托比表現出內在獨有的性格特點,也折射出彼時彼刻典型的社會風貌。
在本書第二部分,特立斯回憶了他和好萊塢巨星法蘭克·辛納屈(Francis Albert Sinatra,美國著名男歌手、演員,主演了《十一羅漢》、《諜網迷魂》、《婚姻破裂》等經典電影)的核心社交圈度過的為《時尚先生》(Esquire)工作的三個月;而第三部分講述了紐約的建築,在紐約市內大約有100萬棟建築,包括摩天大樓、公寓樓、酒店、學校、教堂、醫院和收容所,分散於整座城市的還有大約1.9萬多塊空地,其中一塊位於麥迪森大道和公園大道之間的空地是幾年前突然出現的,那裡本來有一棟19世紀新希臘風格的豪宅(美國獨有的褐石屋),它有一段蜿蜒曲折的過去,這是關於紐約醫生尼古拉斯·巴爾薩的故事,他以自殺式的抗議阻止自己在紐約的房產被分割而導致屋毀人亡。
特立斯的文筆流暢而迷人,作為一個語言大師,特立斯為紐約“不引人注目的巴特比性格”提供了一個可愛的證明,他告訴我們如何發現新事物,以及如何從新視角觀察和呈現人們熟知的事物。特立斯在年輕時曾寫道:“紐約有很多不被人注意的事物,而這些默默無名的人或事恰恰是一個城市精神的標誌。”特立斯會通過注意其他人所忽略的細節去挖掘更多的內容,正是通過這些次要人物,紐約和美國的史詩故事才得以展開。
